服务咨询热线:15287777878
您的位置:首页行业资讯2025年昭通市水稻产业收成与市场发展报告(贝源农业视角)

2025年昭通市水稻产业收成与市场发展报告(贝源农业视角)

2025-10-16
金秋十月,昭通市各水稻主产区相继进入采收期,从昭鲁坝区到彝良河谷,连片金黄的稻田构成了高原粮仓的丰收图景。作为昭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贝源农业(昭通)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并见证了2025年昭通水稻产业在政策扶持、科技赋能与市场升级下实现的高质量发展,为区域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金秋十月,昭通市各水稻主产区相继进入采收期,从昭鲁坝区到彝良河谷,连片金黄的稻田构成了高原粮仓的丰收图景。作为昭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贝源农业(昭通)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并见证了2025年昭通水稻产业在政策扶持、科技赋能与市场升级下实现的高质量发展,为区域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一、昭通水稻收成概况:政策保障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

2025年昭通市持续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机制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撂荒地治理与农技服务下沉等组合措施,推动水稻生产稳中有进。据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统计,昭通水稻种植呈现"核心区提质、辐射区扩面"的发展态势:彝良县完成水稻种植1.72万亩,作为高海拔产区代表实现稳步增收;水富市永安村通过"村级集体公司+基地+农户"模式,将绿色水稻种植区扩展至2700亩,其中核心区1200亩亩产达525公斤,辐射带动7个村民小组实现产业增收。
在技术推广层面,昭通落实"藏粮于技"战略,重点推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耐寒高产品种,配套无人机统防统治、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化技术。昭阳区作为昭通水稻主产区,依托昭鲁一体化万亩水稻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,实现规模化种植覆盖率提升至65%,带动全区水稻平均亩产较上年增长5%,其中贝源农业1.2万亩订单基地以680公斤的平均亩产成为标准化种植标杆,占昭阳区水稻总种植面积的24%。

二、品质升级与市场表现:优质化引领价值提升

2025年昭通水稻产业加速向"优质优价"转型,昭通优质稻谷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,其中"滇禾优""云粳"系列中高海拔粳稻品种成为市场主流。经检测,昭通优质粳稻糙米率达83%以上,整精米率超72%,垩白度控制在2.5%以内,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稻谷标准,蒸煮品质与食味值得到成渝、滇中市场的高度认可。
市场流通方面,昭通构建"加工企业+电商平台+商超渠道"的产销体系,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8%。贝源农业现代化稻谷加工车间日处理稻谷500吨,其生产的"昭通高原粳稻"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昆明、成都、重庆等重点城市,订单量同比增长30%,产品溢价较普通稻米高出25%。水富永安村绿色水稻更是以高于市场价35%的价格实现回收,户均增收约1230元,凸显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三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:贝源农业的产业实践

作为区域农业龙头企业,贝源农业通过"企业+基地+农户"订单模式,为合作农户提供统一供种、技术指导与保底收购服务,2025年带动昭阳区8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,吸纳200余名农民实现"家门口就业"。在产业链延伸方面,公司计划增加高标准农田5000亩,建设水稻文化展示区与农耕体验基地,推动"农业+文旅"融合发展,助力昭通打造高原特色优质稻米品牌。

四、产业展望: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

下一步,昭通市将持续深化与科研单位的合作,重点引进"滇禾优650""云资粳127号"等新品系,扩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。同时加快推进水稻产业数字化转型,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,力争2026年昭通优质稻谷占比突破60%,加工产值增长20%,让昭通高原粳稻成为市场知名的"粮袋子"与"钱袋子"。贝源农业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为昭通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